米蘭在臺灣:「她不斷要求我唱歌給她聽」

米蘭・潘耶堡(Milan Pijnenburg)著
張瑜芳 譯後編修
編按:荷蘭交換生米蘭來到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沒想到展開了一段奇妙又搞笑的考古旅程。
剛來臺灣時,我在學校附近找不同的活動,也因此有了意想不到的經歷。我給自己訂下一個目標:希望能找到一些志工服務,好讓我能更深入了解在地文化。剛好學校跟附近的考古博物館有合作,我才有機會參與其中。但沒想到的是,身為外國人,我竟然受到館方如此熱烈歡迎。
主管熱情地接待我,接著遞給我一把竹掃帚和簸箕。但我很快發現,那把掃帚對我這個身高超過190公分的荷蘭人來說實在太小支了。更尷尬的是,地板早就乾乾淨淨,根本沒什麼好掃。
高個子的掃地日常
考古館所在的這片土地歷史非常悠久。紐西蘭(毛利人)、夏威夷、馬達加斯加以及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原住民,都來自這個島嶼。不過,當遊客站在這些承載歷史的文物前,他們的目光似乎更容易被一個正在掃地的高個子吸引。尤其是來參觀的小學生們,興奮到老師得一個個把他們拉走,才能讓行程繼續。
那天結束時,我原本打算告訴館長不再來了,畢竟為了清掃區區不到3克的灰塵,我差點閃到腰。
誤打誤撞,展開另一段旅程
就在我準備說掰掰的時候,樓上的辦公室職員注意到我。他們邀我參觀內部空間和「幕後」工作。結果我走進一間昏暗又神秘的小房間,地上擺著一大塊裝滿土的箱子。據說裡面藏著2500年前的甕棺陶器,是墓葬出土的遺物。
沒想到他們竟然問我:「下週要不要一起來幫忙發掘?」
我那時心想:「是不是哪裡有誤會?」
訊息來來回回幾次,等我回過神來,我已經開始處理珍貴的史前遺物了!
現場最吸睛的吉祥物
如果你以為考古學家都是像電影裡的印第安納瓊斯——那你就大錯特錯。現場的三位考古學家,一位是剛畢業的年輕女孩,還有兩位看起來像在地市場會遇到的親切大姐。其中一位叫英英,個性非常爽朗,技術指導該如何修剪鬍子,還會一直叫我唱歌,甚至要我跟她合唱。
現場用的工具都是附近店裡買得到的塑膠鏟、塑膠刀,看起來很簡易,但對我來說壓力很大,畢竟只要一個失誤、聽錯一個詞,就可能傷到幾千年的遺物。
即使中間有幾個小失誤,但他們似乎對我的表現很滿意——可能因為我是很棒的「吉祥物」。不管語言通不通,笑聲是共通的語言。後來他們又邀我參與了幾次發掘,雖然技術上沒辦法幫太多忙,但對我來說,這可能是學生生涯中最難忘的學習經驗了。
原文網址:https://www.win-nieuws.nl/2025/02/11/milan-in-taiwan-she-kept-asking-me-to-sing-her-a-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