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花蓮考古館成立大秘辛
更新:2025-03-24
人氣 68

行政營運組/林宗翰、張瑜芳
在偏僻的花蓮縣豐田地區,曾是被豐田玉覆蓋的寶地,藏著一間入館人次破十萬的考古博物館。「什麼!?花蓮有考古館?」「已有十萬人來參觀過了!?」太多人對考古館有滿滿疑惑,究竟為什麼要在這種地方蓋一間博物館,還是考古博物館,故事就要從這裡說起。
花蓮縣考古文化館變身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的前身是舊豐田市場,隨著人口外流漸漸成為閒置空間,直至花蓮縣文化局與壽豐鄉公所經過多次協商最終達成共識,2015年獲壽豐鄉公所的同意,將1983年興建的豐田市場提供文化局修建作為考古館。藉由無償借用空間並活化,這也是國內第一起以舊有空間再利用為考古館的案例。其實一開始花蓮縣考古博物館的名稱是「花蓮縣考古文化館」,後來才正式改名為現在大家熟知的名字。2017年8月14日上午10點舉行開工典禮,工程由胡聰寶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與監造,申安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攬施工,室內設計則由自光體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負責。
考古博物館的組織編制與公私協力
原先凌亂的外觀,經規劃設計打理後有了開闊環境和景觀美化。本館於2021年1月24日開館,並於2023年11月27日獲文化部同意核可為公立博物館,除了推動研究、典藏、展示、公共服務讓更多人瞭解花蓮史前文化,同時帶動地方產業發展,並聘用在地有興趣的民眾進行志工培訓。地方始終期待本館帶領當地產業發展,也相信本館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本館的出現不是憑空,而是經過多方的溝通,才能將想像化為現實。行政上,花蓮縣文化局、花蓮縣政府、財團法人花蓮縣文化基金會、壽豐鄉公所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現任徐榛蔚縣長也一直大力支持本館的發展和營運;空間規劃上,從空間設計、展品需求,都需要花蓮縣文化局、考古專業人員和設計公司來回討論。本館的組織編制包括展示教育組、典藏研究組、行政營運組各司其職,以達本館設立的目的:研究、典藏、展示、教育及社區連結。
考古館館藏大搬家
本館還未成立前,有人想過發掘出來的遺物都放在哪嗎?那時花蓮縣考古遺物常常搬家,包括置放於當時還未經花蓮縣文化局修繕的中國廣播公司花蓮廣播電台1、東華大學美崙校區的科學館、嘉里大榮物流花蓮營業所的倉儲空間,由此可見本館於花蓮的重要性。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3條規定「遺址發掘出土之遺物,應由其發掘者列冊,送交主管機關指定保管機關(構)保管」。本縣因缺乏一處專業的遺址出土文物典藏與展示空間,多年來積極尋覓縣內可供花蓮縣文化局設置考古博物館的空間。但這也是全台考古發掘所面臨很頭痛的問題,考古遺物愈來愈多,置放空間永遠都不夠。也因此,本館於2022年提出《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典藏管理要點》,並於隔年修正,以為建全本館典藏品管理制度。
考古館藏品小秘密
本館雖為舊有空間再利用場館,但一樣有通過《消防法》和《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每年皆有進行全館人員的CPR和AED訓練,一樓備有最新定時更新的AED裝備,地下室備有移動式典藏櫃和針對人骨及重要標本的恆溫恆濕標本櫃。常設展內有新石器時代的月眉石槽,此石槽曾經差點被用作池塘賣掉,所幸被民眾搶救回來並無償捐出;另位於新社的岩棺也是差點被賣至日本,被在地族人發現趕快報警處理,歷經多次流浪,才會於現址展示。在臺灣,發掘多以搶救發掘為大宗,而每一次的發現,都是在為臺灣後代子孫留下臺灣的史前文化,讓他們也可以親眼見證臺灣的發展史。
透過史前遺物可看到先民的活動足跡,從距今二萬七千年前舊石器時代至當代原住民舊社,花蓮的豐田玉也被證實擴散至東南亞地區包括菲律賓、越南沿海一帶。豐田玉見證了臺灣的發展並透過航海貿易擴散,而直至今日仍能在豐田地區看到豐田玉的蹤跡,包括順泰大旅社以豐田玉裝飾的櫃台。豐田玉見證了臺灣的史前文化乃至豐田十年光陰的起起落落,本館的常設展展示的只是花蓮史前文化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等著大家的發現。
透過脈絡的展示,大家會如同走了一段時光隧道,在一個充滿史前文化和現代歷史的位置,我們可以重新省視我們是誰,重新思考臺灣的角色和定位。你/妳,還不來看看嗎?
在偏僻的花蓮縣豐田地區,曾是被豐田玉覆蓋的寶地,藏著一間入館人次破十萬的考古博物館。「什麼!?花蓮有考古館?」「已有十萬人來參觀過了!?」太多人對考古館有滿滿疑惑,究竟為什麼要在這種地方蓋一間博物館,還是考古博物館,故事就要從這裡說起。
花蓮縣考古文化館變身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的前身是舊豐田市場,隨著人口外流漸漸成為閒置空間,直至花蓮縣文化局與壽豐鄉公所經過多次協商最終達成共識,2015年獲壽豐鄉公所的同意,將1983年興建的豐田市場提供文化局修建作為考古館。藉由無償借用空間並活化,這也是國內第一起以舊有空間再利用為考古館的案例。其實一開始花蓮縣考古博物館的名稱是「花蓮縣考古文化館」,後來才正式改名為現在大家熟知的名字。2017年8月14日上午10點舉行開工典禮,工程由胡聰寶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與監造,申安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攬施工,室內設計則由自光體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負責。
考古博物館的組織編制與公私協力
原先凌亂的外觀,經規劃設計打理後有了開闊環境和景觀美化。本館於2021年1月24日開館,並於2023年11月27日獲文化部同意核可為公立博物館,除了推動研究、典藏、展示、公共服務讓更多人瞭解花蓮史前文化,同時帶動地方產業發展,並聘用在地有興趣的民眾進行志工培訓。地方始終期待本館帶領當地產業發展,也相信本館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本館的出現不是憑空,而是經過多方的溝通,才能將想像化為現實。行政上,花蓮縣文化局、花蓮縣政府、財團法人花蓮縣文化基金會、壽豐鄉公所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現任徐榛蔚縣長也一直大力支持本館的發展和營運;空間規劃上,從空間設計、展品需求,都需要花蓮縣文化局、考古專業人員和設計公司來回討論。本館的組織編制包括展示教育組、典藏研究組、行政營運組各司其職,以達本館設立的目的:研究、典藏、展示、教育及社區連結。
考古館館藏大搬家
本館還未成立前,有人想過發掘出來的遺物都放在哪嗎?那時花蓮縣考古遺物常常搬家,包括置放於當時還未經花蓮縣文化局修繕的中國廣播公司花蓮廣播電台1、東華大學美崙校區的科學館、嘉里大榮物流花蓮營業所的倉儲空間,由此可見本館於花蓮的重要性。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3條規定「遺址發掘出土之遺物,應由其發掘者列冊,送交主管機關指定保管機關(構)保管」。本縣因缺乏一處專業的遺址出土文物典藏與展示空間,多年來積極尋覓縣內可供花蓮縣文化局設置考古博物館的空間。但這也是全台考古發掘所面臨很頭痛的問題,考古遺物愈來愈多,置放空間永遠都不夠。也因此,本館於2022年提出《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典藏管理要點》,並於隔年修正,以為建全本館典藏品管理制度。
考古館藏品小秘密
本館雖為舊有空間再利用場館,但一樣有通過《消防法》和《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每年皆有進行全館人員的CPR和AED訓練,一樓備有最新定時更新的AED裝備,地下室備有移動式典藏櫃和針對人骨及重要標本的恆溫恆濕標本櫃。常設展內有新石器時代的月眉石槽,此石槽曾經差點被用作池塘賣掉,所幸被民眾搶救回來並無償捐出;另位於新社的岩棺也是差點被賣至日本,被在地族人發現趕快報警處理,歷經多次流浪,才會於現址展示。在臺灣,發掘多以搶救發掘為大宗,而每一次的發現,都是在為臺灣後代子孫留下臺灣的史前文化,讓他們也可以親眼見證臺灣的發展史。
透過史前遺物可看到先民的活動足跡,從距今二萬七千年前舊石器時代至當代原住民舊社,花蓮的豐田玉也被證實擴散至東南亞地區包括菲律賓、越南沿海一帶。豐田玉見證了臺灣的發展並透過航海貿易擴散,而直至今日仍能在豐田地區看到豐田玉的蹤跡,包括順泰大旅社以豐田玉裝飾的櫃台。豐田玉見證了臺灣的史前文化乃至豐田十年光陰的起起落落,本館的常設展展示的只是花蓮史前文化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等著大家的發現。
透過脈絡的展示,大家會如同走了一段時光隧道,在一個充滿史前文化和現代歷史的位置,我們可以重新省視我們是誰,重新思考臺灣的角色和定位。你/妳,還不來看看嗎?
註1: 2015年11月26日「中國廣播股份有限公司花蓮電台(原台灣放送協會花蓮港放送局)」經花蓮縣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2024年花蓮縣文化局修繕活化,轉型為「花蓮港放送局1944」。
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