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定位點

《玉路揚帆:史前臺灣玉貿易》特展

更新:2025-09-30
331
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
《玉路揚帆:史前臺灣玉貿易》特展

花蓮豐田,是臺灣玉的主要產地。自1960年代被專家重新辨識後,「臺灣玉」迅速成為臺灣寶石的代名詞,風靡國際。然而,早在數千年前,這種美麗而堅韌的玉石,早已在史前文化中廣泛使用。從臺灣島內到遠在東南亞的考古遺址,都能見到臺灣玉的身影,展現它在史前社會中的獨特地位,也勾勒出跨越山海的人群流動與文化交流。

《玉路揚帆:史前臺灣玉貿易》特展以「玉石之源」、「攻玉之技」、「島航之徑」三大單元為主軸,串連出臺灣玉的完整故事:
玉石之源
臺灣玉的礦脈集中於花蓮壽豐鄉豐田一帶。堅韌緻密的質地,讓它在五千年前被史前人群用來製作斧、鑿等工具;四千年前起,更發展出大量耳飾、手環等裝飾品。這些出土於遙遠遺址甚至海外的玉器,證明臺灣玉不僅是材質的選擇,更是社會地位與文化象徵。

攻玉之技
在金屬器尚未普及的時代,史前玉匠憑藉石英片岩、竹管與石英砂,創造出切、鋸、磨、鑽等繁複工序,製作出精緻的玉器。考古發掘出的玉器工坊,如花蓮支亞干遺址,不僅揭露製玉的繁盛景象,也展現技術如何隨人群遷徙,擴散至臺灣各地與海外。

島航之徑
透過考古學與科學分析,學者們發現臺灣玉廣泛分布於菲律賓、越南與泰國的遺址中。這些發現顯示,早在鐵器時代之前,史前人群便已具備跨海航行的能力。臺灣玉的流通不僅是物質交換,更反映了早期南島語族遷徙與文化交流的軌跡。


透過出土玉器與製作遺跡,我們得以追溯史前人群的生活、技藝與移動方式。從山岳到海洋,臺灣玉承載著跨越千年的文化故事。今日重新凝視這些玉器,不僅是考古研究的成果,也是我們理解臺灣如何在古代世界扮演連結角色的重要窗口。
我們誠摯邀請您蒞臨花蓮縣考古博物館,一同見證這段跨越千年的玉石航程,探索史前臺灣與世界的交流脈絡。


《玉路揚帆:史前臺灣玉貿易》特展資訊
展期:114年10月1日至115年9月30日
地點: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指導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主辦單位: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花蓮縣文化基金會
協辦單位:菲律賓國家博物館、越南胡志明市歷史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相關照片
Top